小丫跑两会——哈尔滨棚户区:搬出冰箱房

2014年03月04日22:14  央视财经

  哈尔滨是一座建市历史悠久、居住结构复杂的城市。再加上冬季漫长、临近松花江,有着集中连片的内涝棚户区。道外新一地区就是其中的代表。2013年8月,哈尔滨市连降大雨,政府紧急启动了内涝避险搬迁,但是具体执行起来却并不简单。因为搬迁要涉及向江、北岗两社区的3000来户居民,政府需要为这些易地安置居民提供4845套安置房源。半年多了,搬迁的进度怎么样了?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能得到怎样的改善?小丫跑两会来到哈尔滨。

  走进冰城棚户区 房屋破旧不堪 上漏下湿 不蔽风雨

  王小丫:其实2月底的哈尔滨还是非常冷的,今天我们来到水源地社区的一户棚户区的居民家里,我注意到进他们家的这个路边,这里全都是冰碴子,包括这个柱子上,全都是特别大的冰柱,气温很低,现在大概有零下十七八度,我知道他们家,我来过一次,就在这个地方,这个地方是一个小栅栏,他们家怎么都不认识了,应该是这一户。在家呢?

  张秋霜:在家,请进。

  王小丫:我们又来打扰您了。

  张秋霜:低点头,别磕头。

  这家女主人叫张秋霜,在这20多平米的小屋里,祖孙三代4个人挤在这儿,已经生活了10多年,一走进他们家,我就注意到了这个用布包起来的顶棚。

  小丫来到棚户区居民张秋霞的家里进行采访

  王小丫:我注意到你们家顶棚都拿布给撑着,这个顶上这是为啥呀?

  张秋霜:一看这块随时都可能掉灰掉土下来,然后不撑着的话,平常生活特别不方便。

  王小丫:对,还都挺厚会直接往下掉是吧?

  张秋霜:对。

  王小丫:你就拿布撑着?

  张秋霜:是。

  王小丫:它以前掉下来砸到过你吗?

  张秋霜:砸到过,晚上睡觉的时候,不过挺庆幸的是砸到的是我不是孩子,我也觉得挺庆幸的这事。

  为防止屋顶墙皮脱落伤人 用布和纸壳包裹起来的房顶

  女主人告诉我,现在,这些掉落的墙皮已经掉落了很多了,即使拿布撑着,吃饭的时候他们一家格外留意,因为,一不留神就会有土落进碗里。除了顶棚,这个架得高高的冰箱也格外显眼。

  王小丫:我注意到你家冰箱架这么高,这为啥呀?

  张秋霜:因为夏天的时候随时都有可能进水,我要是在家的话冰箱特别沉,我还抬不动,就先给它的垫起来,

  因为怕进水张秋霞把家里冰箱垫高

  王小丫:夏天会进水啊?

  张秋霜:对。

  王小丫:进水多的时候到什么程度?

  张秋霜:我家这已经垫起这么高了,如果不垫的话每天就是在水里走,垫起这么高平常的时候可能不踩着水,但是下雨天的时候可能水就进来了,可能到这个位置。

  王小丫:完全整个这就是水。

  张秋霜:全都是水。

  王小丫:姑娘这个夏天进水的时候写作用怎么办啊?

  张秋霞女儿 赵钰:我就坐在这块,在这顶上垫一个被,再放一个盒子。

  王小丫:再把课本拿在这?

  赵钰:对。

  王小丫:进水的时候就这么写作业?

  赵钰:对。

  王小丫:好辛苦啊,你辛苦了。

  张秋霜的女儿赵钰今年11岁,上小学5年级,虽然家里学习环境很简陋,条件也很艰苦,可是小姑娘的成绩一直都很优秀,她告诉我,她特别的喜欢上英语课,除了感兴趣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。

  王小丫:你怎么那么爱学英语呢?我看你好多作业都写的英语?

  赵钰:因为我想好好学习英语,这样的话在英语班就能挣一些奖学金。

  王小丫:英语班是有奖学金的?

  赵钰:对,然后我就能帮妈妈减轻一些负担。

  小丫采访在写英语作业的张秋霞女儿赵钰

  王小丫: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。我看你这又在写英文了。有动力啊。

  在张秋霞的家,雨鞋的利用率是最高的,一家人不光雨天要穿雨鞋,大雨过后,在家里还得穿雨鞋,夏天的时候,她送小赵钰上学 ,总要多拎一双鞋。

  赵钰:下雨天,在夏天的时候,我上学的时候,都是在家先穿雨靴,到了学校门口之后,我妈再把我的凉鞋拿出来。

  王小丫:为什么要在家?

  赵钰:因为我不想让其他同学知道我家里是这种情况。

  王小丫:为什么不想让小朋友知道?

  赵钰:因为家里的泥非常多,然后每次穿着去的雨靴,都是泥都粘在雨靴厚厚的一层,然后穿着这样粘满后后一层泥的雨靴,一到学校门口,反正就是非常不好意思。

  王小丫:所以妈妈在接送她上学放学的时候,还多了一个任务,手里多拿一个东西,就是给他把雨靴带上。你辛苦了。

  听到小赵钰这番话,我能感受到,妈妈为女儿努力地维护自尊心,感动的同时,心里也有点酸酸的,张秋霜告诉我,像她家这样情况的家庭,在整个片区有很多,张秋霜家所在的新一地区,是哈尔滨市城区面积最大、最严重的内涝地区,由于地势低又紧邻松花江,地下水含量饱和,常年反渗,又加上房子都是五、六十年代修建的,没有排水设施,每逢夏季,雨水倒灌,道路泥泞、房屋长期浸泡在水中,很多房子都变成了危房,随时都有可能倒塌。

  王小丫:然后我注意到这里,你看这些都是松的,你看随时都会掉下来,确实是这里,我们可以看一下,这确实是,这些大家看一下,这都是碎末末,这都是墙皮掉下来的。

  棚户区居民张秋霞家里破裂的墙壁

  王小丫:我注意到你们这都是铺着地板革,也隔一下潮湿是吧?

  张秋霜:对,实际地板革下面是铺的地板,但是地板一进水之后就特别湿,潮气往身上扑,像我们就是长在这块,腿脚就总酸疼酸疼,也没查过到底什么原因,但是我想肯定跟潮湿有关系,然后就铺上地板革,你们一进屋的时候可能都闻到了没好意思说,一股味直打鼻子是不是。

  张秋霜介绍说由于屋子被水浸泡,墙体常年都是潮湿的。冬天一冻,墙体就四处开裂,由于天冷,自来水管也经常被冻坏,有时吃水都成了问题。一到冬天,即便是屋子里点上炉子,柜子里的被褥、衣物,书架上的书也都是潮的,散发着一股霉味儿。

  这间小屋原本是张秋霜婆婆住的,由于冬天采暖不好,屋子里很冷,老人身体受不了,只好搬到女儿家去住,现在这间小屋已经变成张秋霜家的天然冰箱。

  王小丫:大家注意看这扇墙,这是我第一次看到,在这个墙面全是冰碴子,全是冰碴子,我拿个东西抠,这全是冰碴子,还挺厚,它全部已经冻在墙面上了,这个玻璃窗上这个是比较容易看到的,这也都是冰,一般这个时候窗户上和墙上的这些冰什么时候化啊?

  张秋霜:到三月份时候的外面零上的时候我就把这个窗户整个打开了,白天暖和就开着,晒着,它们就全都化成水了。

  面对如此艰难的生活处境,张秋霜显得很无奈。她和丈夫几年前就双双下岗了,目前全家的生活都要依靠丈夫打零工来勉强维持,买房子对于他们家来说,那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。期盼搬迁,渴望改造,已经成为张秋霞家十几年的盼望,也是住在这里几十年的居民共同的愿望!

  王小丫:你们这个搬迁有计划吗?

  张秋霜:这两年政府也都在计划,常常来摸底,喷号,像夏天屋里进水的时候政府社区也常来看看,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。去年说有计划,但是到现在一直没有确切的消息。

  王小丫:还盼着?

  张秋霜:还盼着,每天(做梦)都在想,一睁眼睛条幅扯出来了,然后搬迁了,心里就特别美,每天都在想。第二天睁开眼睛做梦就是这种情况

  王小丫:如果不来到这样的棚户区,其实你很难想象生活在这里的居民,他们是如何在冬天里,在夏天里过日子的,真的是很难以想象。这一片小区呢,一共是有1.2万户居民,目前呢,也就是在去年8月份的时候呢,已经有3千多户搬进了政府给建的房子里面,那他们的搬离一方面让剩余的居民非常的羡慕,另外一方面,也让他们对于未来有了更多的盼头,那这些居民来到了新的房子当中,他们的生活怎么样呢?现在我带大家去他们的新房子看一看。

  搬离棚户区 住进梦寐以求的楼房 生活幸福安康

  王小丫:这里就是群力区,那么3000多户棚户区的居民就搬到这个区来了,离原来我们刚看的水源地社区有20公里的路程。

  王小丫:有人吗?您好,卫先生,您好,打扰了,换个鞋吧。

  卫瑞祥:不用。

  这家男主人叫卫瑞祥,今年62岁。他们家原先就居住在内涝最为严重的新一地区北岗社区。由于2013年夏天受灾严重,哈尔滨市政府紧急启动了新一内涝地区棚户区改造大搬迁,2013年8月份,他们家幸运地成为了这片棚户区改造第一批搬迁的居民。

  王小丫:这是主卧,真敞亮。

  卫瑞祥:这是我们老俩口。

  王小丫:这暖气也挺好,我摸摸这暖气暖和不?这暖气还真暖和的。

  卫瑞祥:到这屋再看看。

  王小丫:这是你们俩的卧室?

  卫瑞祥:对,对。

  王小丫:这大客厅真好,敞亮?

  卫瑞祥:敞亮。

  王小丫:那个是阳台?

  卫先生:那是大阳台。

  卫瑞祥的老伴张晓萍兴奋地拉着我参观他们的家,我们从老俩口的卧室到厨房,又从女儿的卧室到卫生间,把家里转了个遍。张阿姨告诉我,她最喜欢这个卫生间,原先洗澡要坐4、5站地公交车去澡堂, 半个月才能洗一回澡,能够在家里洗上热水澡,那是她半辈子的愿望,现在家里有个独立卫生间,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,她特别高兴。现在居住环境改善了,一家人的心情也随之改变了。

  棚户区改造第一批搬迁居民张晓萍的新家

  王小丫:您有没有想到过在您这个岁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?

  卫瑞祥:没想到,做梦一样,当时我拿到钥匙以后,开开这门以后,我都不相信,我说这辈子我不可能住这么大的房子,好几天才缓过神来。

  王小丫:现在缓过来的?

  卫瑞祥:现在缓过来的,一天晚上就是高兴,进了屋就高兴,进了大门以后看看这环境和过去那环境简直是天壤之别,不一样。

  卫瑞祥一家3口人,原先在棚户区40多平米的蜗居里生活了30多年,老俩口靠每月3000元退休金过日子,买房子搬家的念头他们从来没敢想过。现在,通过哈尔滨市棚户区改造异地安置政策、再加上各种补偿,卫瑞祥一家只添了八万块钱,就住进了这个两室一厅的楼房,这让他们一家兴奋不已,而最让他们意外的是,受灾后,他们从签合同到拿到新房的钥匙只用了7天时间。

  卫瑞祥:这次搬迁的速度特别快,对于我们来说心情是特别的好。

  卫瑞祥:对,这心情真是没法形容。

  卫先生:就是说你们减少了我们不少的负担,在以前还得找房子,还得租房子,这个你直接就搬来了,领完钥匙就直接住进来了,而且装修完了就可以住了,特别省心,而且用不着我们去操心了,政府把事就给办了,比我们想的周到。

  卫大叔告诉我,这次棚改搬迁,可以说是惊喜不断, 不仅可以这么快领钥匙搬入新居,而且跟同等条件的房子相比,自己只花了八万块钱,可以说买得太便宜了。

  王小丫:那您知道您周围的这个房子一平米是多少钱?像对面的那些大楼?

  卫瑞祥:它现在的房子基本上将近六千左右吧。

  王小丫:就是这种房子?

  卫瑞祥:对,对。

  王小丫:如果说按照这个小区的市场价折算的话,您这一套房子,您算过值多少钱?

  卫瑞祥:得好几十万,正经得好几十万。

  张阿姨告诉我,以前,自己和丈夫时不时就会因为房子的事拌嘴闹别扭,一家人生活的都很压抑。

  王小丫:那现在肯定一点都不吵嘴了。

  张阿姨:现在我们俩一进屋互相都笑,心情好。

  卫瑞祥:现在进屋吧,现在说笑在一起没那么压抑了,所以一进屋特别高兴,而且在外面就想赶紧回家吧,回家多舒服啊。

  在采访过程中,张阿姨和我说的最多的就是敞亮,房子敞亮了,一家人的心也就敞亮了。

  张阿姨:以前我就是不愿意回家,就是那个地方,回到家以后得先换靴子,到屋里边空气还不好。

  王小丫:潮湿,发霉?

  张阿姨:对,但是现在这个家回来以后特别高兴,瞅得那都亮堂,回到家以后就不愿意出去了,在家里呆的心情特别敞亮。

  在采访过程中,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卫大叔他们一家人的喜悦, 体会到了居住条件的改善,给他们全家带来生活上和精神上的改变,而这一切变化,得益于哈尔滨市政府近两年对于棚户区改造工作思路的调整,其中很关键的一点,就是由原先的“先拆后建”变为“先建后拆”,那么是什么原因,当地政府要对这种顺序进行调整?“先建“的资金土地又从何而来呢?带着相关的问题,我采访了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。

  央视财经《小丫跑两会》记者 王小丫:我们也注意到在拆迁的过程当中有一个特别大的变化。原来是先拆后建,但是现在是先建后拆,就是说直接从老屋就搬到新房子,这样的变化是一个什么样的原因?

  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:主要原因就是原来在棚户区改造当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,一个是先拆后建有一部分老百姓会出现回迁难,回迁难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,一个方面是我们对拆迁过程当中出现了净地难,第二就是过去我们市场化运作,有一些开发商重视的是经济效益,先建了一些商品房,在建百姓安居房的时候就要后置,这样老百姓在外面游离的时间比较长。

  王小丫:就是这个过渡期太长了。

  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:太长了,回迁的时间太长,这样老百姓也有一些意见,所以说一轮棚改我们决定就要实现先建后拆,让老百姓先得到安置,先享受到这种棚户区改造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和和谐。但是难度也增加了。

  王小丫:这个难度是肯定增加了,对于老百姓来说,当然是我先搬进去再拆这个房子这样好,您说的这个难度增加,你们面对的挑战又是什么?具体的难点在哪里?

  宋希斌:实质上,棚户区改造有两大难。第一,叫拆迁净地难。第二,叫资金筹措难。拆迁净地难呢,就是有很多利益需求在里面,包括一些违章建筑。

  王小丫:对。

  宋希斌:那么这两年我们做的比较顺利的话,也得益于拆违先行。

  据了解,哈尔滨市棚户区面积居全国前列,整个棚户区有3000多万平方米的面积,有27万户居民,从2008年到现在共投入资金93.6亿元,改造了14万户,1447万平方米,其中政府直接投入76亿元。改造资金除了来自中央补助棚改专项资金、省“以奖代投”资金、土地出让金,还通过国开行信贷、招商引资等方式多种渠道筹措。那这其中是否存在一定的风险呢

  王小丫:那我们现在看到,整个市里头拿出了资金,数量非常大,76个亿。那您这76个亿当中,有没有一些债务,或者说有多少是银行的贷款,或者说债务的风险对您有没有?

  宋希斌:棚户区改造,很大一部分资金是要靠银行的贷款支持。包括一些企业债券,还有我们政府的企业,国有企业吧,我们支持他去融资,实事求是的讲,现在我们压力大也是在这方面。应当说有一定的债务风险。但是这个债务风险呢,目前从哈尔滨情况来看还是可控的,但是风险是存在的。

  王小丫:您有一个时间表吗?比如说什么时候能把这二十多万户的棚户区的改造全部完成?

  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:我们现在还剩13万户,全市,今年2014年,我们大体安排了47个项目,1.9万户,要建设145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,按照这样的安排逐年加大这种投入和改造棚户区的面积和户数,大体算了一下,应该在六年左右争取能够实现这13万户都能够得到住房的改善,能够使他们的收入包括环境符合老百姓的期望。

  王小丫:这个季节的松花江面还结着冰呢?很早的时候我就听过一首歌,就是松花江面波连波,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,我们知道只有住的问题解决了,心里才会踏实,所谓的安居才能够乐业,在今天的采访中我认识了小学生赵钰,在和她道别的时候她悄悄地跟我说,她特别希望学校早一点开学,这样她就不用老在家里呆着了,那么今天我已经帮小赵钰问过了,你们家的搬迁在今年就可以完成,或许再快一点儿暑假的时候你就可以在新房子里写作业了,我想那种感觉一定是即温暖又敞亮。

  棚户区人间百态 政府新政策雪中送炭 温暖人心

  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,自然就会引起百姓的广泛关注,自然也会在今年的两会现场,成为代表和委员热议思考的话题。虽然每一个人的感受和建议不尽相同,但心愿只有一个,那就是希望每一个城市的棚户区改造,能加快速度,能顺顺利利,能和和睦睦。让更多改革的红利惠及于民。为了更好的和网友们互动,每天我都会写一篇小丫跑两会的日记,在央视财经的微博微信上,大家都可以搜索到。

(编辑:SN089)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血色昆明:29条生命的最后一个夜晚
  • 体育国足拒郝海东自荐 申花绿地股权转让完成
  • 娱乐奥斯卡颁奖礼创美国10年来最佳收视纪录
  • 财经富商周滨的叔叔们:二叔代理五粮液发迹
  • 科技特斯拉全球副总:周预订量中国第一
  • 博客目击姚明突破记者重围(图) 两会博客
  • 读书优劣悬殊: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
  • 教育政协委员:中国只有教育部大学 考研成绩